心梗突发,有没有救活的可能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2004年时曾发生心肌梗死,经迅速治疗后,在2010年再次犯病,安装了冠脉支架,健康如初。所以,当突发胸痛、胸前闷胀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信号。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当患者一旦出现胸痛,应立即就诊,不要有片刻犹豫和耽误,避免严重的后果。
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总称,其中的粥样斑块会使血管狭窄/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目前,根据国内数据表明,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我国人民的收入增加了,吃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而运动量就减少了。据预测,在2010年-2030年间,人口老龄化加上心血管疾病不受控制的话,患者人数将高达2130万,死亡人数增加至770万。
冠心病“青睐”哪些人?
冠心病在临床上临床分型: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易发人群,即便无任何不适,也应该去医院检查,以排除隐性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年龄都是诱因。
如何发现“蛛丝马迹”?
最常见的表现为胸痛、胸闷、出汗、呼吸困难,此外,也可能是咽喉部有阻塞感,手臂痛甚至是牙齿痛。而发病的诱因也有很多,比如体力劳动过度、情绪激动、寒冷,还有些中老年人会因为便秘,在排便时非常用力也容易导致,最重要的是许多年轻人会因为熬夜、大量饮酒、吸烟等导致冠心病的“潜伏”。
需要高度重视的两种情况:一、新出现的胸痛症状:胸痛与原来相比有所加重。在虚惊一场、活动时胸痛或劳力性心绞痛、突发的胸痛、出汗,需要救护车送至医院。值得注意的是,当新出现的胸痛症状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二、有所加重的胸痛症状:原来痛2分钟,现在痛5分钟;原来快走时胸痛,现在不活动时也痛,说明症状加重,需要就诊。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说,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一系列的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就是冠心病,常见的检查有:心电图、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血液生化检查。这些检查都是为了查明是否有心肌缺血、是否有斑块、是否有狭窄的情况。在确认诊断后,就会开始治疗。在药物治疗上,讲究的是“ABCDE”:A:阿司匹林、B:倍他乐克、C:降血脂药物、D:血糖和体重控制、E:健康教育。介入治疗被誉为是“异想天开”的发明,是德国人福斯曼发明了冠脉造影,瑞士人甘孜发明了PDCA,PDCA的穿刺口犹如米粒大小,用一根钢丝放入冠脉,然后球囊扩张,最后再放入支架。
健康的生活要从心开始,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有一句口诀:一是运动减肥;二是戒烟戒酒,每天少于5支烟,每天少于2两酒;三是口味清淡,多吃谷物与蔬菜;四是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白肉是鸡鸭鱼肉,鱼肉要吃有鱼鳞的鱼,少吃无鱼鳞的鱼。红肉是牛肉羊肉,鸡蛋每周少于三个。
本文摘自《杨浦时报》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