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有一段话:人生本是一场梦,我们正如划船在一个落日余晖返照的明朗下午,沿着河划去,花不常好,月不长圆,人类生命也随着在动植物界的行列中永久向前走,出生,长成,死亡,把空位又让给别人。
远远中,我看到他,慈眉善目,一手抓着中药,一边对我微微笑。皮革拖鞋穿着蓝墨薄薄的丝光短袜——中老年男子特有的标志。穿着汗裳,真丝衬衣的口袋插着钢笔,他和他半辈子打交道的中药一样,永远一成不变,精确到一丝一毫。
他善于马术,很讶异南方人能像套马杆的汉子一样驰骋草原,策马扬鞭。五十多岁时还带着我们一帮小屁孩去练马场。虎虎生威,像个大将军。
他身强体壮,六十几岁上庐山,一节一节的数,回来他告诉我们,有3300个台阶这么多。我就且当是真的吧,反正,他固执得没人能改变。
他准时七点,开启门外那盏灯,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教育我们小辈,给别人留个方便,照亮别人回家的路,就是照亮自己的心灵。可是,在家里,冰箱多开两次取东西,他都觉得浪费电。
《生活的艺术》里对陶渊明有一段描述,爱好人生者,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令人自然敬畏,让那些较聪明与熟识的人自惭形秽。
可不是,我对他,从来都是气提到嗓子眼,就怕做错,说错,得到一顿臭骂。家里小辈太多,我太需要他对我的关注和宠爱了,我敬他,畏他,希望永远做他最疼爱的小辈。
在很小的时候,物质的乏匮,造就了家人吃什么都喜欢抢。尤其是小辈们,眼里容不得食物,都跟饿鬼投胎,两眼发绿光。夏天别人送来两个大西瓜,甜如蜜,薄如沙,一窝蜂,众人哄抢而光。他外面出诊回来,勃然大怒。下乡就诊,39°的天气他水都得紧着喝。没有车,就用步行,汗水渗透在衣服里,干了湿,湿了干。他在外面辛辛苦苦,为了赚钱养家。结果回来,这帮小兔崽子,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留一片西瓜给辛勤劳作的他。
我们大气不敢出,从长幼有序听到三纲五常。从孔融让梨听到怀橘遗亲。从此以后,一家人吃饭,入座让他先,万事先礼让。他或许没有读过《生活的艺术》,可他就是有这样的本事,把生活过的坦坦荡荡!
他在医院工作时,数他子女最多,一份工钱养不活一家人,下了班还要帮食堂劈柴,挑水。自己干不完就带着子女一起干。子女都被人笑话,堂堂主治大医生!还要做这些粗滥!
他眉毛一挑,指着子女鼻子骂。堂堂正正光明正大,何为粗滥,辛苦赚钱劳有所得,何来笑话!
退休以后,他在家里开慈堂。自己研药,磨粉,馈赠乡邻。大半个县城的跌打损伤他都医治过。每次跟他出街,街坊邻居都亲切的跟他打招呼,老先生,出来散步啊。你别走,我给娃拿点糖。那时我口袋总有吃不完的糖果,以至于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医生,受人尊重,像他一样,德艺双馨和~永远有吃不完的糖!
他喜欢读金庸,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侠客。他不辞辛苦贴车费下乡给村民看病,村民送两颗白菜做诊金,亏本生意还乐呵呵。他铮铮铁骨,呵斥街上对女生吹口哨的小流氓,两个人围堵,他双手打倒四拳,那时他已经有60岁了,小流氓正值年轻气旺,被打得抱头鼠窜。
而这些都是生活的小事,平凡又习以为常。可这些小事无一又不表现出他的耿直,他对生活的哲学以及他的爽朗。我敬佩他看待事物的通透大智若愚般的智慧,我仿佛看到他背后有光。
他的燥脾气常常让我们难以接近,而他来上海游玩,当时已经患上痛风病的他,坚持不柱拐杖,过红绿灯不允许我扶他。我稍微一走快,就把他远远甩下。我突然就感到他老了。可是,他背后的光芒一直还存在啊,只要看到他,就有强大的气场。
他真的老了,去年年后回上海,他那样威风的一个人,竟然像孩子一样抱着我哭。20多年了,他永远都像是马背上的大英雄,英气逼人。我第一次见他这般嚎啕大哭。此时的他,送医院抢救两次,两次都下病危,医生告诉我们,他每活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而他却依然坚强,撑过了冬夏。
没多久,家里打来电话,他走了。我愕然。只是这一个月没回来看您,您怎么就把我们都留下。
他走了,依然很潇洒。和平时一样,半碗米饭,早早入睡。没有插满各种管子,没有疼痛不安,只是仿佛沉沉的睡了,做了一个美丽又绵延的梦。
就当他是驾马去云游四方吧。跟他以往一贯洒脱的作风一样。
他真的走了,我再一次回家,发现门外的灯泡也被人偷了。他照亮别人回家的路,可是,他的大孙女,却再也找不到家,找不到家里端坐着一手抓着中药,一边冲我微微笑的他。
爷爷,如果有一天,您在天上会看到我在这里的生活不像平时在您面前描述的那么优越,收入也没有对您说的那样高,我在医院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并不是自己吹牛所说的那样得器重。我跟所有人都一样,平凡的为了生计奔波,为了几毛钱小菜钱斤斤计较。甚至,我不开心的时候也会说脏话。但请您相信,我会成为一个好人,像您一样平凡却又闪光的人。即使没有糖果和鲜花,我也会将医生这个职业,做得像您一样,大爱,心中存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