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创新“梗阻”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创新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在临床医学领域更是如此。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注重打好“组合拳”,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围绕“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开展科学研究;创新诊疗模式,通过团队医疗,形成基于专病的诊疗特色;开展服务创新,构建人文化、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医院发展紧紧依靠“创新”二字,在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卓有成效。
让临床成为创新的热土
医院立足区域发展,全面深化与同济大学的科研合作,组建科研管理部,围绕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循证医学开展工作,让科研工作成为构建临床特色技术的推动力,培养人才的始动力,提高学科内涵的影响力。
医院对科研管理与科研教育进行全新调整,出台了《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奖励规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青年人才“晨光计划”管理办法》、《博士生科研启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同时加强对临床医生在科研方面的支持,提供各类科技服务,包括政策咨询、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标书撰写、文献查询、统计学等内容;举办各类科研培训班,提高员工的科研能力;建立科研管理智能系统,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进行申报;鼓励和支持各科(室)参与科研,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数据显示,与2013-2014年相比,医院2015-2016年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6项,省部级立项15项,分别增长了100%和50%,发表SCI论文5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87篇,分别增长了35%和7.5%,获得发明专利8项,增长了300%,实用新型专利15项,减少了42%,出版专著19本,增长了5.5%。
推行团队协作诊疗新模式
今年医院启动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多学科协作管理项目。VTE发生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卒中,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医院围绕VTE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相关培训,并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血栓诊治实例,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医院大力推进基于专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目前已成立糖尿病、便秘2个专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和14个专病协作建设项目,包括盆底疾病、老年髋部骨折、乳腺疾病、关节痛、鼾症、颈肩腰腿痛等。通过团队诊疗,医院整合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互联网+改善就医流程
为进一步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流程,分流就诊高峰,医院结合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模式,实现专家门诊、专病门诊(部分)、普通门诊(部分)的多渠道预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医院成立了“呼叫中心”,开通电话预约、官网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等。患者可提前3个工作日至一个半月预约相应门诊,方便患者合理规划就医时间,避开就医高峰。今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线了微信服务号,为患者提供各类资讯服务。据悉,未来医院还将在微信平台整合信息查询、就诊预约、候诊、报告查询等功能,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就医新模式。针对老年患者,医院还将与杨浦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可由社区服务中心医生为患者进行预约,更加方便区域内的患者就诊。
(以上内容节选自《杨浦时报》)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