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烂脚”影响您的生活
案例
朱老伯今年70岁,既往有1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平时不是很在意血糖的控制,糖尿病也没得到规范的治疗,朱老伯去年开始出现右足部红肿,皮肤暗红色,起初也就是走路久了会脚痛,当时也不在意,慢慢的朱老伯开始发现右脚趾开始发黑,同时脚趾皮肤溃疡,不断有“脓水”流出来,而且溃疡面越来越大,最后连走路都走不了了,只能躺在床上。朱老伯的儿女听说杨浦区中心医院有“下肢血管病”的专病门诊,便带着他过来找到了姜伟庆大夫,经过系统的检查,最终确诊朱老伯这个”烂脚”的毛病是典型的糖尿病足,需要系统的治疗。
考虑到朱老伯疾病的严重性,姜伟庆大夫启动了医院多学科协作(MDT)医疗模式,血管外科协同骨科、内分泌科、介入科等共同为朱老伯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姜大夫首先采用负压辅助吸引技术(V.A.C)清理炎性的溃疡面,再协同骨科给患者做了小范围清创截趾术,最后通过腔内成形、血管支架手术为患者打通了下肢闭塞的动脉血管,术后在内分泌科的帮助下控制血糖,最终朱老伯的脚保住了,也能慢慢的站起来走路了。
科普知识
“老烂腿”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哪些表现?
“老烂腿”主要是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浅静脉炎、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下肢淋巴管阻塞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并发症,也可以发生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病变部位多在下肢小腿内侧及踝部出现,在早期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小腿的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结节或大面积结块,伴发皮肤色素沉着,一般病程较长,逐渐发展至破溃,创面逐渐扩大,不易愈合。
我有静脉曲张,听说也会变成“老烂腿”,是真的吗?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表现,临床症状第5级的静脉曲张,由于长期的皮肤瘀血炎症导致溃疡的形成,从而形成老烂腿,这种情况下除了手术前系统的准备外,还需要充分评估手术复发风险,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SEPS)能起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预防复发。
“老烂腿”如何早期识别?
“老烂腿”有特殊的发病人群,糖尿病病人高发,特别是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血管性、神经性病变,进而发展成糖尿病足溃疡,另外高龄、静脉机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也更容易受到“老烂腿”的“青睐”,初起局部表现为皮肤瘙痒隐痛不适,皮肤暗红,下肢红肿,继而皮肤溃烂,形成溃疡。这几种类型的溃疡往往经久不愈,伴发感染,伤口更难愈合,最终会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导致截肢风险。
特色诊疗技术
“老烂腿”如何治疗?
“老烂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病因、不同阶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林谋斌主任带领和组织下,组建了一支以治疗下肢血管病为主的治疗团队。团队多年致力于下肢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同时引进一批最新的血管检查、治疗设备,做到个体化检查,个体化治疗,为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安全、微创、有效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血管外科团队引进一批国际先进的外周血管无创检测系统、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机、DSA等检疗设备,开展了下肢动脉腔内成形、动脉内支架置入、静脉曲张激光治疗、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动脉插管溶栓等一系列先进术式,同时我们拥有国内领先的护理团队,用我们的技术及服务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介绍:
姜伟庆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专长: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阻塞等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治。对下肢静脉性溃疡、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等慢性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血栓闭塞等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
专家门诊:(总院)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安图分部)周五上午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