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产业迅速崛起、金属冶炼增多、各种化学物质频繁使用,使人们无法避免地接触到对肾脏产生毒性的物质。肾脏吸入了“雾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早期知晓、早期筛查,对可能潜在的肾脏中毒人群至关重要。
一说雾霾,很多市民都很紧张,对雾霾的防范也日渐完善。然而肾脏吸入“雾霾”,您知道吗?日常生活、工作时,我们都可能不知不觉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肾脏损害,即“中毒性肾病”。如同雾霾对呼吸道的损害一样,如不及早发现治疗,毒性物质也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产业迅速崛起、金属冶炼增多、各种化学物质频繁使用,使人们无法避免地接触到对肾脏产生毒性的物质。肾脏吸入了“雾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早期知晓、就医的人群很少。可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肾脏损害会慢慢进展,直至终末期肾脏衰竭。
哪些毒物会引起中毒性肾病
导致肾脏损伤的毒性物质大致分为两类;一种称为“外源性毒物”,即从外部侵入人体。这类物质可经口而入、经呼吸道吸入、经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另一种称为“内源性毒物”,是由人体自身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异常增多导致中毒,例如,肌红蛋白、脂蛋白、异常蛋白、尿酸、草酸等。
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具有肾脏毒性的外源性物质。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大部分药物通过肾脏排泄。有句古话说“是药三分毒”,一旦毒性积蓄在肾脏,就会造成肾脏损害。举个例子,西医常用的造影剂,为何做增强CT时医生会让病人喝一大杯水?其实是为了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避免积蓄。此外,抗生素、化疗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应用不规范时,也有可能造成中毒性肾病。
有些人说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并非如此。部分中草药同样具有肾毒性。例如,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毒蕈、肉桂、附子、川乌等;龙胆泻肝丸、八正丸、冠心苏合丸、排石冲剂、当归四逆丸、安阳精制膏、导赤丸、分清五淋丸、妇科分清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小儿金丹丸、跌打丸等,一旦滥用,也可能对肾脏带来损害。
除却用药外,引起肾脏损害的外源性毒性物质还有重金属,比如铅、镉、锂、金、汞等,一旦超标,就会造成肾中毒。微量金属元素,作为人体体内微量元素参与正常生理功能运作,当摄入过量时,会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制品、化妆品、烟草、含镉大米、被污染的水果、饮用水都有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此外,在农村地区接触百草枯、有机磷农药、蛇毒、蜂毒、蟾蜍毒等,也会导致中毒性肾病。
导致中毒性肾病的外源性物质这么多,该怎么办?其实,市民不必过于惶恐。针对药物使用,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规定的安全范围,医生严格掌握药物指征、控制服药计量、服药时间,病人规范遵循医嘱、勿自行滥用药物,可避免药物接触导致的肾脏中毒。
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何及时发现
肾脏中了毒,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肾脏损伤,大致包括急性肾衰竭、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和免疫性血管炎、急性肾小管阻塞、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急性中毒性肾病会表现为急性肾损伤。一般来说,起病急骤、症状明显,病人可能较早就诊;而轻症者及时脱离毒物,给予支持治疗,就会恢复。但是,慢性病人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就诊时常已经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后发展成尿毒症;有的则会表现为肾小管功能障碍、慢性间质性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甚至形成肿瘤、结石等。
那么,该如何及时发现肾脏中毒了没?有毒物接触史、长期大量服用某种肾毒性药物的人群,还应进行中毒性肾病的筛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中的微量元素,结合肾功能指标、尿系列蛋白等检查,评估肾脏是否受到毒性物质的侵害。
发生急性中毒性肾病的病人,如能明确是某种毒性物质所引起,应尽快脱离接触毒物。临床上,可应用一些特异解毒药降低体内毒物浓度。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
发达,可采用血液净化方式主动清除毒物,同时加以保护肾脏药物支持治疗;如患有慢性中毒性肾病,除了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毒性物质外,延缓肾功能进展还是首要原则。肾脏功能受损严重的话(已达尿毒症水平),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方式,例如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必要时还可选择肾移植。
在这里,我还要再次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早期检测疾病、早期脱离毒物、早期治疗,可避免肾脏病的持续发展。有条件的朋友,不妨将筛查肾脏健康作为每年体检项目,及时监测肾脏健康。
专家信息:周蓉 主任医师
本文摘自《上海观察》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